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1236931-5/2018-00244 | |
发文字号:壶政办发〔2018〕9号 | 发布日期:2018-05-22 |
发文机关:壶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 |
标题:壶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壶关县二O一八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
主题分类:国土资源能源 | 成文时间:2018-05-09 |
各乡镇人民政府、常平办事处,县直有关单位:
《壶关县二〇一八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壶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9日
( 此件公开发布)
壶关县二〇一八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2〕20号)和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治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长政办发〔2018〕26号)的精神,为切实做好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18年天气趋势
预测:2018年全县降水量为529.0~565.0毫米,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平川盆地略偏少,丘陵山区略偏多。
预计:1~2月全县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略偏高,中后期冷暖幅度变化较大,可能出现区域性低温和阶段性强降温过程。
1~2月:全县降水量为14.0~20.0毫米,比常年略偏多。
春季降水:全县为93.0~100毫米,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全县比常年略偏多,春季平均气温:全县略偏高。
夏季降水:全县为310.0~345.0毫米,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全县接近常年。由于夏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洪涝仍有可能发生。伏期全县有阶段性不同程度的旱象发生。夏季平均气温:全县略偏高。
秋季降水:全县为105.0~110.0毫米,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全县偏多。秋季平均气温:全县略偏高。
二、地质灾害预防重点
1、季节性地质灾害预防
根据我县气候变化情况,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可大致分为汛期、汛后期、冰冻期、冰雪融化期四个防治时段。
汛期(5~9月份):以大雨、暴雨和大暴雨为特征,多可形成山洪,预防重点为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沉陷等灾害。
汛后期(10~11月份):以阴雨连绵,滴水入地为特征,预防重点为滑坡、崩塌、黄土湿陷,局部也可能出现泥石流等灾害。
冰冻期(12~翌年2月):以冻土、结冰为特征,预防重点为与冻土、结冰有关的崩塌灾害。
冰雪融化期(3~4月):以冰雪融化、冻土解冻为特征,预防重点为崩塌、黄土湿陷、也可能伴有滑坡等灾害。
2、矿山地质灾害预防
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矿山开发力度增强,地质环境恶化问题也日益突出,矿山新采空区的不断形成及老采空区的持续影响,将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各类地质灾害。因此煤矿企业要按照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做好由采矿引发各类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并妥善处理好因采矿导致村民财产受损的经济赔偿;非煤矿山要做好沟谷矿渣清理,清创危岩体等,避免引发山洪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对于关闭煤矿及非煤矿山企业已形成的地质灾害,乡镇政府要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显著位置上设立警示标志,加强监测,采取措施及时治理。
3、在建工程地质灾害的预防
平川盆地 |
丘陵山区 | |||||
降水预报值 |
历年均值 |
距平 |
降水预报值 |
历年均值 |
距平 | |
5月 |
55.0 |
53.7 |
+ |
50.0 |
46.1 |
+ |
6月 |
60.0 |
72.1 |
- |
55.0 |
68.7 |
- |
7月 |
130.0 |
124.9 |
+ |
135.0 |
129.1 |
+ |
8月 |
120.0 |
118.1 |
+ |
155.0 |
130.8 |
+ |
9月 |
70.0 |
64.3 |
+ |
75.0 |
66.9 |
+ |
10月 |
20.0 |
34.7 |
- |
20.0 |
32.5 |
- |
11月 |
15.0 |
15.6 |
+ |
15.0 |
14.6 |
+ |
12月 |
4.0 |
5.9 |
- |
3.0 |
3.6 |
- |
在建工程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多出现山区、丘陵地带,修筑公路、铁路、水渠、建筑楼房等开挖山体所形成。建设单位在施工时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落实好“三同时”制度:即在工程施工和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
各月降水量预报(单位:毫米)
4、重点防范的交通干线及区域
我县大部分交通道路处在山区和丘陵地区,道路两侧易形成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我县重点道路有:荫林公路壶关段: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循环路。
三、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危险程度
根据山西省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省长治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0)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2〕20号)的有关规定,依据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排查工作的通知》(晋防办发〔2013〕1号),2017年通过山西省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核查编制了《壶关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工作报告》,对部分失去威胁的隐患点予以取消,对部分新增隐患点进行了入库,核查成果显示,我县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如下表:
乡 镇 |
地质灾害隐患点 |
隐患点 类 型 |
规模等级级 |
稳定性 |
险情等级 |
龙泉镇 3个 |
北河村西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宋堡村东南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河南村北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常平办事处 1个 |
小逢善村南崩塌 |
崩塌 |
中型 |
较差 |
小型 |
晋庄镇 5个 |
郊里村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寺沟村六亩地崩塌 |
崩塌 |
中型 |
较差 |
小型 | |
西七里村西南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西七里村东南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西七里村北崩塌 |
崩塌 |
大型 |
差 |
小型 | |
百尺镇 6个 |
东坡村东地面塌陷 |
地面塌陷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南村北地面塌陷 |
地面塌陷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西柏林村南地面塌陷 |
地面塌陷 |
小型 |
较差 |
中型 | |
大南山村南地面塌陷 |
地面塌陷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炭场坪村南地面塌陷 |
地面塌陷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韩庄村龙尾沟崩塌 |
崩塌 |
中型 |
差 |
小型 | |
树掌镇 2个 |
福头村东北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磨掌村西南崩塌 |
崩塌 |
中型 |
较差 |
小型 | |
集店乡 1个 |
辛村西南崩塌 |
崩塌 |
中型 |
较差 |
小型 |
黄山乡 3个 |
牛盆村西崩塌 |
崩塌 |
中型 |
较差 |
中型 |
冯坡村西地面塌陷 |
地面塌陷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薛家园村地面塌陷 |
地面塌陷 |
中型 |
差 |
中型 | |
东井 岭乡 6个 |
岭后村北地面塌陷 |
地面塌陷 |
小型 |
差 |
小型 |
合观村北地面塌陷 |
地面塌陷 |
小型 |
差 |
中型 | |
高岸上村南崩塌 |
崩塌 |
中型 |
差 |
小型 | |
口头村南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东脑后村东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三郊口村西滑坡 |
滑坡 |
中型 |
较差 |
小型 | |
店上镇 8个 |
小南清村南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石峪村东崩塌 |
崩塌 |
中型 |
较差 |
小型 | |
店上村西南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角脚底村南崩塌 |
崩塌 |
中型 |
较差 |
小型 | |
刁掌村东北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靳家掌村西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南沟村中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洪掌村西滑坡 |
滑坡 |
中型 |
差 |
小型 | |
石坡乡 6个 |
孤山沟西滑坡 |
滑坡 |
中型 |
较差 |
小型 |
申家奄村东滑坡 |
滑坡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沙驼村东地面塌陷 |
地面塌陷 |
小型 |
差 |
小型 | |
辘轳城村西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西掌村北崩塌 |
崩塌 |
中型 |
较差 |
小型 | |
孤山沟村北尾矿库 泥石流 |
泥石流 |
小型 |
差 |
中型 | |
鹅屋乡 5个 |
黄崖底村秦家庄村北滑坡 |
滑坡 |
中型 |
较差 |
小型 |
黄崖底村靳家庄村北滑坡 |
滑坡 |
中型 |
较差 |
小型 | |
黄崖底村三涧上村北滑坡 |
滑坡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阴山坝村圈凹西滑坡 |
滑坡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黄崖底村碾盘街西 泥石流 |
泥石流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桥上乡 23个 |
东川底村东崩塌 |
崩塌 |
中型 |
差 |
小型 |
东川底村西崩塌 |
崩塌 |
中型 |
差 |
小型 | |
下石坡村阁老岭荫林公路崩塌 |
崩塌 |
小型 |
差 |
小型 | |
庄则上村东南荫林公路崩塌 |
崩塌 |
小型 |
差 |
小型 | |
庄则上村东荫林公路崩塌 |
崩塌 |
中型 |
差 |
小型 | |
庄则上村下寺自然 村中崩塌 |
崩塌 |
小型 |
差 |
小型 | |
盘底村西北崩塌 |
崩塌 |
小型 |
差 |
小型 | |
盘底村东北崩塌 |
崩塌 |
小型 |
差 |
小型 | |
盘底村西南荫林公路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盘底村南荫林公路 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桥后沟村南崩塌 |
崩塌 |
中型 |
差 |
小型 | |
桥上村西崩塌 |
崩塌 |
中型 |
差 |
小型 | |
桥上村东崩塌 |
崩塌 |
小型 |
差 |
小型 | |
后脑村水泉上自然村西崩塌 |
崩塌 |
中型 |
差 |
小型 | |
南岭村黑窑自然村西崩塌 |
崩塌 |
小型 |
差 |
小型 | |
南岭村南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杨家池村河东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丁家岩村河西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前脑村北滑坡 |
滑坡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后脑村南湾村西滑坡 |
滑坡 |
小型 |
差 |
小型 | |
红豆峡双龙湖停车场滑坡 |
滑坡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红豆峡景区售票厅处滑坡 |
滑坡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
桥后沟村庄和村南 滑坡 |
滑坡 |
小型 |
差 |
小型 | |
五龙山乡2个 |
欢掌底村东北崩塌 |
崩塌 |
中型 |
较差 |
小型 |
西沟村东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较差 |
小型 |
四、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
(一)地裂缝
1、夯实填埋已有裂缝,修建排水沟,防止地表水入渗。
2、对引起地裂缝造成建筑设施轻度破坏的应及时维修加固,并对裂缝进行砂浆贴片、观测裂缝的发展变化情况。
3、对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的建筑设施,应采取躲避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
4、各有关乡镇(办事处)、村、矿山企业要在汛期派专人负责巡视、加强监管和值班制度,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并采取应急措施。
(二)崩塌
1、陡坎顶修建排水沟,防止地表水进入崩塌体,同时夯
实已有裂缝。
2、陡坎顶部设立警示牌,附近不易修建建筑物。
3、各乡镇(办事处)、村、矿山企业要派专人在汛期加强巡视,发现险情及时上报乡镇政府,并采用敲锣等发出警告信号,组织危险区的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三)滑坡
1、建筑抗滑挡墙,支护坡脚,提高斜坡的稳定性。
2、填埋夯实滑坡体上地裂缝,并开挖排水沟。
3、村委派专人定期巡视监测。
4、发现险情或有危险征兆时,及时上报和组织危险区人
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四)潜在崩滑危险性斜坡
1、修筑防护堤,防止坡脚浸润、冲刷、严禁坡脚取土。
2、填埋夯实裂缝,修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入渗。
3、大面积植树,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体的粘聚力。
4、所在村委会汛期要派专人负责监测,巡视,发现险情及
时上报和组织危险区内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五)泥石流
1、鹅屋乡黄崖底泥石流
⑴乡镇、村委会汛期前要对易发区进行检查、预测,制定防范措施。
⑵建筑泄洪渠坎,疏通泥石流走向。
⑶村委会要指定各自然村专人在汛期对泥石流、滑坡、崩
塌等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巡视,发现险情或有危险征兆时,敲锣或高音喇叭发出警告,组织危险区内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2、石坡乡孤山沟潜在泥石流。主要为华阳公司的新旧两个尾矿坝,特别是旧尾矿坝,坝堤高,容量大,一旦遭遇强降雨和连续降雨,坝堤滑落,失稳,易造成大的泥石流灾害,危及下游村庄居民安全。
⑴华阳公司汛期前对尾矿坝的防灾安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⑵修筑防洪排水渠,加固尾矿坝。
⑶华阳公司指派专人在汛期进行24小时巡视,监测并建立巡查、监管责任制度和汛期值班制度。
⑷搞好厂、村联防,制定汛期防范措施。
⑸组建汛期抢险队,筹备抢险物资,防患于未然。
⑹汛期要在坝堤设桩监测,观测变形情况,结合气象、水文预报综合分析和预测预报,发现险情征兆要立即组织抢险,采取设防补救措施,保证大坝安全。如预测险情不可控制,及时上报乡政府和县国土局,并采用敲锣或高音喇叭发出警告信号,组织下游危险区居民向高处安全地带转移。
(六)其他区域的地质灾害
1、大峡谷各旅游区(景点),由于开发工程活动和岩石的长期风化侵蚀作用,使景区原岩石的稳定性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危岩体,在重力和地表水冲刷作用下易崩塌和滑坡。县旅游中心、各旅游景点负责人要对所属管辖区在汛期未来临之前进行一次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制定好汛期防范措施和值班制度。一旦游客遭遇暴雨,为保证人员安全要及时进行疏导。危险地段要树立警示标志。
2、县南部采煤乡镇。我县境内煤矿开采历史悠久,造成地下大面积采空区,上覆岩层应力发生变化,易发生地裂缝、下沉,甚至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汛期地表水顺裂缝渗入坑道,可能会造成井下突水。有关乡镇政府和相关矿山企业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防范措施,严禁“三下”采矿,打击私挖滥采,防止新的地质灾害发生。
3、东南部荫林线下石坡一大河段、长壶一级路盘驼底一
小北庄段。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和岩石的长期风化侵蚀作用,原岩石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形成危岩体,坡度较大的地段上覆岩层在重力作用和地表水的冲刷下,易形成崩塌和滑坡,一旦遭受洪涝可能形成泥石流。县交通运输局、公路段和相关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强化相应防治措施,并在公路上树立警示牌。
4、西、中部部分地区第四纪黄土沟谷切割成V字形,沟谷纵横,一旦遭受大的洪水冲刷,也有发生山体滑坡、崩塌的可能,尤其是居住在山坡沟谷地表的居民应特别注意,有关乡镇政府要提高警惕,落实相应措施,避免灾害发生。
5、县城及周边,列入县城规划区的行政村改扩建。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县水利局要对县城已建和在建的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一次汛期防灾安全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要注意疏通河道和排水沟,对重点隐患点要强化防治措施,以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到万无一失。
以上地质灾害所在村,村委会主任为监测责任人,所在企业的行政一把手为监测责任人,所在乡镇的乡镇长和企业主管部门行政一把手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人,有关部门的行政一把手为本职责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人。
五、保障措施
根据《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地质灾害现状,为做好全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政府成立壶关县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秦元忠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王慧清 副县长、公安局局长
苏旭东 县人武部副部长
秦志强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王起堂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 员:秦世英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李建芳 县财政局局长
张建宏 县民政局局长
李富增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张君平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张志平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李国祥 县教育局局长
张红卫 县水利局局长
王世英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贾风鸣 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
牛忠平 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陈宇斌 县气象局局长
王迷方 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开发管理中心副主任
贾少辉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韩卫强 县公路段段长
赵 兵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壶关县供电公司经理
梁 军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壶关分公司经理
岳 红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壶关分公司经理
赵亚楠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壶关分公司经理
各乡镇乡镇长、常平办事处常务副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王起堂兼任。
1、各乡镇(办事处)要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根据所辖区域内地质灾害实际情况,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防灾措施,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与各灾害点的监测人签订责任书,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落实工作。
2、各乡镇(办事处)必须将防灾明白卡按要求发放到有关村和居民手中(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样本附后),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落实各灾害点的监测人和预防措施,对重点隐患点要搞好监测预报,应急抢救,确定和公布预警信号及人员财产转移路线,责任要具体,措施要得力。
3、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建立群策群防体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
4、县国土资源局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及时做好预警预报工作,让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有关乡镇和人民群众,密切关注气象信息,提高警惕,及时做好防灾工作。
5、各乡镇(办事处)、村委会、有关单位,要落实地质灾害巡回检查制度、地质环境监测制度、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定期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检查、及时指导预防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灾害发生后,要迅速赶到出事地点,指导抢救工作,并把详情及时报告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电话:8778345
领导组办公室电话:8778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