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动态 > 市内要闻

“减”出教育新精彩——我市积极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

 时间:2021-11-30 10:10       大    中    小      来源: 长治市政府网

记者 贾奕

“双减”在行动。学生的书包“瘦身”课后服务“精彩”校外培训也“规范”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正在发生。

“双减”在行动。新学期开学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全国试点城市的历史机遇,坚持减负提质并重,线上线下互通,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积极探索5+2+1单式“双选”课后服务模式,着力打造有温度有内涵的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疏堵结合课后“减

1118日,双减落地百天有余,一种更加轻松的氛围萦绕在我市各中小学的校园。

治教培乱象,压力减了、轻了。

近日,我市公布四批校外培训机“黑名单”357家资质不全、办学不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登上“黑榜”“整治教培乱象,从根本上消除焦虑,大快人心。社会各界纷纷点赞。

减作业负担,作业精了、新了。

如今,长子县鹿谷小学的教师们已经渐渐适应“双减”后的新节奏。语文老师杜莎莎讲完《陀螺一课的内容后,为学生们布置了“读句子,感受心情”“与小伙伴来一场陀螺比赛”“与同学们分享你最喜欢的游戏”的作业。

不难发现,这样的作业中有需要复习的整理性作业,有需要动手的实践性作业,也有需要思考的探索性作业,这就是鹿谷小学的“智慧作业”理模式。与过去“刷题式”的作业相比,“智慧作业”看似种类多了,但作业总量减少了。

作业少了,质量却不能降;时间短了,效果却不能减。鹿谷小学教师武彩红说:“作业量的减少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总量控制,分科协调,更注重每门学科作业的质效。

减掉的是负担,增添的是快乐。每天下午420分一到,潞州区东关小学学生最快乐的时刻来临。操场上,足球、篮球、花样跳绳等运动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教室中,葵宝私厨、绵城市、自救探秘、国际象棋等多样兴趣活动温馨又有趣……学校的课后服务,让以往放学就“人去楼空”的校园变得生机盎然。

“双减”实施以来,我市各义务教育学校瞄准课后两小时的“空白期”提供优质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让更多学生回归校园、归学校。

统筹作业管理。推行“年级组统筹布置作业”模式,学校教务处和年级组统一设计本校本年级基础性作业,学科教师设计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全市100%的学校作业时间控制达标;推行菜单式“双选”课后服务,列出课后服务“菜单”学生自主选课程、选教师。目前,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自愿参与学生29.1万人。

规范校外培训。关停校外培训机204家,其中105家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关停。撤除培训机构墙体广告、LED广500余处,公布四批校外培训机“黑名单”357家。“长治市教育培训机构管控系统”上线运行,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网上监管、动态管控。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平台,加强培训收费全流程监管,校外教育生态向优向好。

强化服务保障。围绕课后服务全面开展后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力增加问题,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弹性休假”“教师志愿者奖励”“超课时补助”等办法,统筹教师安排,强化教师保障。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设立课后服务专项资金,12个县区全面实行10%-30%增量绩效政策,学生免费参加课后服务。

积极化解课后服务和全科开考造成的教师“总量不足、结构短缺”矛盾,建立“有编即补、退补相当”教师按男女1?1设岗招聘的教师补充新机制,2021年组织招聘新任教师920名。

挖潜提质源头“减

1118日,潞州区清华中学教师张吉祥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们讲授植树的牧羊人一课。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输出”变为“成果输入”通过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学生们组团讨论,合作学习;老师及时引导,予点拨,学生们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探究方法、学习新知,共享感悟。

‘双减’要减下来,课堂效率就一定要增上来。透过张吉祥的课改课堂,我们看到一项项大刀阔斧的“减”背后是更加精细化的“加”

加科学育人观念,课堂改革增质提效。转变“教”“学”“育”方式,实现课改全覆盖,探索形成“问题导学”“后茶馆式”“三课四环节”20余种高效课堂模式。开展教师“大教研”举办“长治教育大讲堂”8期,组建名师工作25个,开展教师培训130余场次,升教师课改能力,推进研究成果转化。

加科学评价途径,育人标准导向明确。杜绝“唯分数论”启动全科开考的中考制度改革,全市中小学校全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取消市级、县级统考,划定各学段考试频次红线,校级考试减少50%。小学、中、高中同步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裸眼视力和体重作为身体素质评价主要指标,中考体育分值由5070分,在全市树立起拒绝“小眼镜”不做“小胖墩”全面发展的育人导向,实现了源头“减负”

加均衡保障力度,教育基石全面夯实。深化校长职级制和教师“县管校聘”一体化改革,交流校长教师1420名,促进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完成5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提档升级、265校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组建联盟校、集团校等发展共同体133个,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聚焦学校教育主阵地,坚持评价引领、课改驱动、均衡保障,我市从源头出发,挖潜提质,全面提升学校育人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在“双减”过程中回归立德树人初心。

立体联动全面“减

放下了沉重的书包,轻快了疲惫的脚步,曾经奔波在各个培训班的小小身影,学习在革命旧址,奔跑在运动场,徜徉在图书馆,雀跃在郊野绿地。

假期“回归”了,这是我市推动“双减”落地取得的最大的成效之一。

让学生回归童心,课内课外双拓

潞州区上南街小学开展“明德”程,构建红色课程、组建红色社团、织红色实践活动,培养根正苗红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长子县东方红小学设“四走进”研学课程群,走进博物馆,走进科技馆,走进新农村,走进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研学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从教育讲座、答疑解惑、培优辅差等知识辅导,到图书阅览、科普宣传、社团活动、体育比赛等校内活动,再到劳动体验、研学旅行等校外实践,我市各中小学从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延伸课堂、延伸校园、延伸学校育人空间,研发开设茶艺、手工、戏曲、中医等社团课程200余种,组建艺体类社团5351个,成立各类兴趣小2917个,认定扶持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基地19个,开展劳动实践活动3282次,邀请有专长的家长和志愿者免费开展地方戏曲、剪纸雕塑、红色教育等知识讲座1200次,现了学生多样化选择、个性化发展。

让课堂形式多样,线上线下互补

“我在‘空中云课堂’教授的课程可以说是我校初一年级所有数学老师智慧的集合,这样的课堂直击难点重点,质量更高。来自实验中学的教师祝丹丹是我市遴选出的“空中云课堂”教师之一,在她心中,“空中云课堂”进一步丰富了中小学课后服务方式,可以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

祝丹丹所说的“空中云课堂”我市为了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延伸课后服务时间点,利用电视播放和网络平台推送渠道打造的线上课后服务平台。在“空中云课堂”中,我市遴500名优秀教师录制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课程辅导视频,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聆听优秀教师讲课,名师答疑解惑,目前已播出90节。同时,我市开设“优秀教师线上答疑辅导”遴选300名优秀教师成立答疑辅导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答疑,目前已举办80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让教育回归本真,家庭学校齐发

致力于消除社会“双减”盲区、消家长“双减”顾虑,我市设立市级“家校共育论坛”研发家庭教育进校园、未成年人心灵护航、家长课堂、区家长学校、教师幸福力提升五大系45节精品课程,组建专业讲师团进学校、进社区举办线上线下“双减”公益讲座10期,学生家长参与数达5000余名,形成了家校协同育人、同减负合力。

“最初担心孩子会因为‘双减’成绩也‘减下去’通过培训,坚定支‘双减’的信心。

“只有摒弃功利性的思维,立足孩子长远发展,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帮助。

……

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家庭社会立体联动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我市各中小学校“减”出新气象,“减”出新精彩,“减”出一条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