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5 08:54
大
中
小
来源: 长治市人民政府网
朋友,当你晨练或买菜时,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是否令你心情愉悦?当你开车上班时,秩序井然的车流是否令你心情舒畅?当你晚饭后散步时,一尘不染的街道是否令你心情放松?……文明令人幸福,城市诗意栖居。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构成了我们的幸福感。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自2011年以来,我市已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今年是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2021—2023)开局之年,我市整装再出发,向“五连冠”发起冲击。
文明程度,铸就城市高度。市委、市政府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作为最高荣誉和最大鞭策,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总抓手,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严要求,对标新阶段新标准新体系,牢记为民宗旨、推动协调发展、注重常态长效、完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拓展文明创建的内涵和外延,有力地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力、同频共振。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美好与生活相伴!
创建为民 齐抓共管聚合力,让城市更美丽
仲冬雪季,天寒地冻。12月6日,市领导带队分11路,深入潞州区集中督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当日上午,11个督查组分别深入潞州区街道社区、公园广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背街小巷、小区学校等110余个考察点位,对标对表进行抽查检查,全面掌握潞州区各乡镇(街道)、各社区(村)、各单位创建工作现状和进度,进一步查摆问题、再压责任,整改落实、对标提升,确保全力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一个,是对一个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综合性评价。文明城市创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力,必须用长功、下久功。从召开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督查调研,再到表彰“感动长治”人物评选,顶层设计日趋完善,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持之以恒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有的放矢、走深走实。
文明创建,其表在德,其里在则。文明不可能一天养成,既需要春风化雨的涵养润泽,也离不开制度化的刚性约束。我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和创建水平,构建常态化、长效化创建格局。
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文明城市创建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总盘子,常年设立由市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市委副书记、市长担任第一副总指挥,四套班子分管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市委副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分管副部长成立了创建专班,以“三人小组”创建机制,推动文明创建不断深化。
建立了领导包联带队参与机制。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担任10个专项工作组组长,多次带领责任单位,深入重点场所和点位,对创建工作进行调研督导,层层传导压力,层层传递责任,逐项攻克创建短板。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等8个部门组建形成8个督导组,分区划片督导,督办整改,限时达标,确保创建工作进行到哪里,督促检查就跟进到哪里。
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实行创建工作与目标责任考核挂钩,与文明单位评选挂钩,实现“一票否优”。对测评指标每月下发“工作提醒卡”,重点工作重点督办,落实情况反馈通报,对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集中约谈。此外,还常年组织创建工作督查组、市民观察员队伍,对潞州区、上党区、屯留区、潞城区“四区”创建工作进行明察暗访,督促整改,确保存在问题动态消零,并保持常态达标,对完成不力的县区通报至县(区)委书记。
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创建惠民 多方联动强动力,让生活更美好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深耕细作、久久为功。
从群众需求出发,热情不减一分、步伐不停一拍、干劲不松一毫,市直各相关部门和“四区”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动文明创建不断深化。
部门联席,共同发力。
“站前路未施划停车位,车辆乱停乱放。”“收到,立即行动!”“学校放学时,门前道路十分拥堵,存在隐患。”“收到,立即行动!”“菜市场有占道经营现象。”“收到,立即行动!”……连日来,我市积极推行“街巷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吹哨”,听到“哨音”马上“报到”,街道社区、职能部门合理解决百姓难题,构建起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了城市文明与治理水平“双提升”。
群众有所呼,部门有所应。这是我市多方联动发力,共同解决问题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对测评体系中涉及的、需要各部门协同推进解决的问题,定期提请市领导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就具体事项的部门责任再明确,任务再落实,确保部门之间不推诿、不扯皮,分工配合、协同推进。
同时,起草“长治市文明城市创建常态推进若干措施”,对文明创建常态化和精细管理常态化进行了具体安排,内容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公园绿地建设、道路日常修缮等20多项,尤其对小区治理常态化实行市场化物业管理、产权单位管理、业主自治管理三种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区“无人管”问题。
专项行动,全面发力。
文明交通治理、架空线路整治、“五小”门店整治、道路设施维护、园林绿化提质、老旧小区治理、集贸市场改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项项专项行动打出了“组合拳”,不断推动文明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坚持问题导向,我市对测评体系中的具体事项一一过筛,梳理形成重点工作清单,列出推进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明确任务时限,坚持分类施治与综合施治相结合、日常巡查与明察暗访相结合,研究查摆问题,督导落到实处。
主题活动,凝聚共识。
“文明长治”系列主题活动10大类32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共建共享文明城”5大行动16项微活动……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贯穿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把思想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创建活动聚人气、接地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打牢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立足群众需要,结合实际,创新特色,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共建共享文明城”“学雷锋志愿服务”“新时代长治好少年”学习宣传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拓宽活动领域和覆盖面,提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实现思想教育深入细致,道德建设扎实有效。
“四区”,如何做到“以文明而闻名”?
作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战场,潞州区坚持全面创建、全民创建、全程创建,着力在体制机制、宣传氛围、专项整治、破解难题上下功夫,着手在整治背街小巷、整治农贸市场、整治裸地及残垣断壁、整治改造老旧小区等细微之处出实招,一系列专项整治改造工作破解了文明创建顽疾,为市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上党区坚持以便民为宗旨,以典型为引领,以阵地为依托,以服务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以融合为路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方面大力整治规范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公共秩序,另一方面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修补改造主次干道、人行道等路面,规划道路标识标线……坚决守好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屯留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瞄准短板弱项,建立完善区处级领导带队、文明单位参与的包街共建责任制,践行“一线工作法”,从环境卫生、公共秩序、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狠抓整改落实,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打造“最干净、最美丽、最宜居”家园,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持续攀升,城市彰显出无穷魅力。
潞城区把“惠民利民”作为文明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市容秩序、户外广告、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公用设施、渣土管理、交通秩序、执法行为、犬只管理等一并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全面整治整改,全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群众素质明显提升、园林绿化大幅增加、城市交通畅通有序、城市管理全面提质,呈现出全民参与的大好格局。
找准自身优势特色、抓住关键持续发力、创新运用创建载体……各级各部门常抓不懈文明创建工作,让文明之光照亮城市、文明风尚浸润人心。
创建靠民 广泛参与激活力,让日子更幸福
冬日里的长治,寒风虽起,但处处闪现的文明新风尚令古城温暖如春。
你看——
“三河一渠”两岸、太行公园、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色宜人,游人如织;
老旧小区改造一新,背街小巷干净整洁,图书馆、博物馆秩序井然,市民流连忘返;
十字路口、居民小区,“红马甲”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一步一景,让人时刻感受到一座文明城市的强劲脉动。
你听——
“以前,紫坊农贸综合市场门口这段路经常出现车辆拥堵,街道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得知后迅速对接,解决了市场周边占道经营、经常堵车的问题,现在这段路敞亮多了。”
“随地吐痰可不是文明行为,还是赶紧清理了吧。”
“红灯停,外卖小哥送外卖时要注意安全,给你的小蓝车上贴个‘12·2’标识,送餐途中慢点。”这是市民们获得感、幸福感的真情流露……
一字一句,让人感受到共建共治共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磅礴力量。
全民共建,文明之花处处开。
“文明委成员单位以身作则、文明单位示范带头、责任单位就近包街、三方督查联动响应、层层督办限期达标”,市直部门和“四区”400多家单位常态化开展“包街共建文明城市”“结对共建文明社区”“联手共建文明村镇”等活动,围绕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经常性深入所在区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以及包联社区的小区、市场和包联村镇等地,开展共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全民监督,人人都是“主人公”。
开通电话、邮箱、客户端等多个群众诉求渠道,上线“文明长治”在线监督平台,通过注册观察员的随手拍,对存在问题和不文明现象进行线上督办、线下落实、在线反馈,实现了群众诉求的即时督办、跟踪督办。
“随手拍”,拍出城市文明一片新天地。如今,市民们如在公共场所看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贴乱画、乱采乱摘及乱停车辆、乱闯红灯、翻越护栏、噪声扰民、铺张浪费等不文明行为也可以随时拍照,如在公共场所看到尊老爱幼、互助互敬和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等文明行为也可以随时拍照,将拍摄地点及文字说明发送至“文明长治”在线监督平台,通过每一个人的点滴努力,让长治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全民志愿,星火成炬爱满城。
全市所有在职党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治理。全市所有文明单位都成立了职工志愿服务队伍,结合主题党日等活动,利用周末、节假日,常态化开展包联共建、文明交通疏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市涌现出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助残志愿者等一大批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全民参与文明创建、人人开展志愿服务的良好格局,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注入了不竭动力。
“一元钱就能吃上‘爱心午餐’,咱午饭问题再也不用发愁了。”在潞州区堠北庄镇湛上村,80岁以上老人们都能享受到这样的福利。去年9月以来,该村推出“爱心午餐”助老活动,温馨有爱的举措,让村里老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除此之外,“温暖同行”“温暖之声”“小剪大爱”“暖心照护”……领域有别、心愿相同,一场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参与者”变成“带动者”,共同培育弘扬着文明新风尚。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星火之力加入其中。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所有人心手相连,众志成城,展现着一座文明之城的新姿态。
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全面提升……梦想,从未如此接近;文明,从未如此耀眼。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这场未曾止步的接力大考中,长治干群齐心协力,高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