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6 09:54
大
中
小
来源: 壶关县志
壶关剪纸按其用途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粘贴剪纸,包括窗花、墙画、顶棚花、门笺花、灯花、礼花等;另一类是衣饰绣样剪纸,包括帽花、围嘴花、肚兜花、衣袖花、围裙花、鞋花、枕花等。
壶关剪纸题材范围大致有三个:一是传统民俗剪纸,又分三个小类,即岁时节令剪纸,如春节,人们在窗上、门上、神龛上都要剪贴各种吉庆欢乐或镇邪的剪纸;人生礼仪剪纸,如生孩子、做满月、男婚女嫁、寿庆、丧事、乔迁新居等;服饰习俗剪纸,有儿童服饰、婚嫁服饰、寿丧服饰等。二是戏剧及传统故事剪纸,作者根据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理解感受,大胆进行艺术概括和夸张。三是反映现实生活剪纸,作者从传统剪纸中掌握造型能力,剪出表现自身劳动生活的作品,抒发思想感情,体现艺术追求。
剪纸有独特语言,使用的纹样有圆眼纹、月牙纹、轮形纹、柳叶纹、鳞形纹、水波纹、云形纹、外圆锯齿纹、内圆锯齿纹、直线锯齿纹等,基本剪法有阳剪法、阴剪法、阴阳结合剪法。
壶关剪纸艺术深受广大中老年朋友喜爱,代表性传承人有大山南村张建英、方善村常秋伶。2008年,由志愿者张泉水、闫光照等人发起,邀请张建英为辅导教师,与壶关县残疾儿童一起创作《走进奥运》百米巨幅剪纸作品,并在中华世纪坛奥运主题展馆展出。2008年,大山南剪纸和方善剪纸被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页目。2017年,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