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壶关县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邀请到县文旅局局长郭志毅来参加我们这期在线访谈节目,郭局长,您好!
郭志毅: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在一起互动交流。首先感谢全县社会各界对文旅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也感谢壶关县人民政府网站提供的互动平台,欢迎广大网友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郭局长,首先请您向广大网民简要介绍一下我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郭志毅:千里太行山,美景在壶关。我们壶关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东南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人民勤劳,从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开始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因县城西北出口有百谷山和双龙山,山形似壶,以壶口为关,以峡谷为要,故名壶关。全县版图面积1013平方公里,人口30万,辖7镇3乡1个经济开发区1个旅游开发区。我们壶关生态优美,景色如画,全县绿化覆盖率52.6%,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县),连续六年荣登“中国深呼吸小城百佳榜”。而壶关美景的代表,那就是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太行山大峡谷位于壶关县东南部,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攀岩基地和中国最美峡谷等荣誉称号。亿万年地质演变造就太行山大峡谷“千里太行第一峡”“世界奇峡、天然氧吧”的美誉,雄浑壮阔的深峡幽谷、斧劈刀削的断崖绝壁、清澈如镜的高峡平湖、气势如虹的叠潭飞瀑,集雄奇险幽于一体,融南北风光于一身,汇文化底蕴于一章,绘成了一副风光秀丽的壮美画卷,是太行山水的代表作,也是800里太行最美的一段画廊。特别是5A级景区八泉峡,震撼人心、叫响全国,可以说“抬头胜似张家界、低头胜似九寨沟”,是大自然馈赠给世界的旅游大餐。
主持人:郭局长,旅游业是我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请您谈谈我县今后的发展思路,有哪些重要举措?
郭志毅: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聚焦‘三地’目标,坚持六路并进,打造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思路,出台了《壶关县推进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计划(2021—2025)》(简称十大工程)《壶关县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民宿品牌建设十条意见》(以下简称“双十条”),“双十条”作为我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县委、县政府兴旅大业的“集结令”,强旅大计的“冲锋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双十条”为壶关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擘画出灿烂辉煌的明天。我们要把贯彻好、落实好“双十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发展的重要指引和抓手,着重做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项目建设高端化。以重大旅游项目为牵引,着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积极推动5A景区八泉峡基础设施建设、紫团山景区提升改造、太行文旅康养温泉小镇(江南春风)、常平温泉小镇、凤凰山庄温泉民宿康养、黄崖底景区综合开发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带动旅游建设的新跨越。
二是抓服务设施标准化。我们要统筹城乡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发展,重点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和咨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驿站、智慧旅游等设施和服务。高标准建设A级示范旅游厕所;高标准发展智慧旅游,打造智慧性景区,完善更新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
三是抓民宿建设品牌化。充分发挥太行板块龙头引领作用,以宋雅未央、九月客舍、拾光小院、凤凰山庄民宿为示范引领,在我县树掌镇、大峡谷镇景区周边、集店镇欢乐太行谷周边以及太行一号旅游路沿线,培育一批“小而特、精而美、聚而合、俗而雅”的示范民宿,让精品民宿成为我县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四是抓乡村旅游特色化。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以及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打造“三色”(绿色、古色、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更多特色文旅产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以绿色生态为特色,打造以高山寨、十里岭、大峡谷水镇、石坡养生度假等绿色旅游精品线路;以古色遗址为主题,打造以树掌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芳岱、崔家庄、西岭底等古色旅游精品线路;以红色基因为基底,打造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大一分校真泽宫旧址、常行窑洞保卫战旧址、朱德大井划界旧址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五是抓文旅融合高档化。就是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丰富文旅业态,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文旅融合。围绕吃得讲究,做精具有我县地域特色的“食全食美”;围绕住得舒适,打造2至3个四星级或高端知名品牌酒店和40家太行人家或中高端民宿;围绕行得畅通,着力建设好旅游铁路、公路、停机坪等基础设施工程;围绕游得尽兴,以5A级景区保金牌,4A级景区争品牌,全域旅游创名牌,发展自驾游、休闲游等文旅新业态;围绕购得满意,深度开发羊汤、陈醋等壶关特色旅游产品;围绕娱得开心,打造一批民俗表演、秧歌小戏等精品项目。
六是抓宣传营销立体化。我们要开展旅游营销综合宣传,培育良好旅游形象。强化线上推广,借助国家、省级重要媒体平台,深耕线上线下,强化媒体、品牌活动宣传。加大重点城市和媒体的投放力度,力求在主流媒体上有声音,在重大区域有形象。集中力量办好旅游节庆活动,打造三大旅游品牌精品工程:一是首届全域旅游精品线路自行车赛;二是首届中国第一情峡红豆峡“七夕”民俗文化节;三是首届全省全域旅游民宿发展大会。
七是抓旅游资源普查精准化。在全县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聘请旅游专家团队评估验证,全县10乡镇7个方面的275处旅游资源基本情况摸排清楚,为我县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旅游资源决策的数据支撑。
八抓夜间消费时尚化。依托A级景区八泉峡、欢乐太行谷、常平温泉小镇、凤凰山庄,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打造县城、景区、景点夜间消费的“必看、必玩、必吃、必买”等四必+系列产品,以创意时尚方式,展现旅游城市文化特色,形成旅游景区、景点昼游夜赏的文化消费集聚区和新地标。
主持人:郭局长,有网友问,我县主要有哪些旅游景区、景点,请您谈谈。
郭志毅:我县是旅游大县,是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太行板块的龙头,拥有1个国家5A级景区(八泉峡景区),2个国家4A级景区(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和欢乐太行谷景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大峡谷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河村),4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大河村),3个全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岭东村、南平头坞村等),10个太行人家(九月客舍、宋雅未央等),9个中国传统古村落(芳岱村、崔家掌村等)。
主持人:郭局长,有网友问,我县是什么时间创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请您简要介绍。
郭志毅:我县是2020年12月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的要求,坚持规划引领、彰显特色、多点发力、梯次推进,创新实施“举县办旅游”体制机制,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生态壶关、全域旅游”品牌,形成了以太行山大峡谷等为龙头景区带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具体做到了“规划引领、三化推进”:一是制定规划。秉承“着眼大区域、打造大品牌、发展大旅游”全域发展理念,坚持高站位规划、大思路布局、差异化运作,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壶关县全域旅游规划》,明确了“一城、三区、三廊、十大旅游小镇、百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的龙头景区带动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守牢资源保护性开发底线,制定了《壶关县生态红线规划》《壶关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壶关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生态保护规划。坚持旅游规划与住建、土地、交通等规划深度融合,壶关县《县城总体规划》《全域旅游道路网建设专项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等规划充分满足旅游发展需求,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规划支撑。二是造林绿化。绿色是壶关最靓丽的底色,改革开放40多年来,壶关11任书记、13任县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开展绿化接力赛,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7%提高到52.6%,绿化面积由8.7万亩增加到105万亩,创造了“干石山上栽油松”“搬起石头垒石墙”等“太行奇迹”,成为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养生天堂,连续6年入选全国深呼吸小城。三是环境优化。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旅游区、旅游沿线、旅游廊道、旅游村镇周边环境卫生进行常态化整治,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双创八改”活动,涌现出南平头坞、岭东、西堡等一大批美丽乡村。四是生态财化。大力实施“6个1”生态扶贫工程,大力发展旱地西红柿、花卉种植(油用牡丹)、中药材、食用菌、蔬菜大棚、规模养殖、经济林、光伏发电、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十大特色产业,延伸生态产业链条,太行山大峡谷等全域旅游产业带动1万余户贫困群众增收,造林绿化带动1000人,生态管护就业1500人,退耕还林受益1万多户,经济林受益1万多户,50万亩连翘中药材受益1万多人,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主持人:刚才,郭局长谈了我县旅游发展情况,与网友们进行了积极热烈的互动交流。再次感谢郭局长来到壶关县人民政府网与网友们互动交流,同时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