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壶关县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重点领域信息>医疗卫生领域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3-32845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2023-06-30
发文机关壶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标题远离毒品 预防艾滋 珍爱生命
主题分类卫生体育 成文时间2023-06-30

远离毒品 预防艾滋 珍爱生命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近年来,新型毒品逐渐走入公众视野。新型毒品又称合成毒品,常见有冰毒(甲基苯丙胺),摇头丸(苯丙胺),麻古(冰毒片剂)、K粉(氯胺酮)、咖啡因、三唑仑、安纳咖、氟硝安定、麦角乙二胺(LSD)、安眠酮、丁丙诺啡、合成大麻素、卡西酮、芬太尼、苯乙胺、哌嗪、色胺,以及植物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恰特草、卡痛叶、鼠尾草等。新型毒品的隐蔽性更强,容易伪装成饮料(奶茶、咖啡、阿拉伯茶、神仙水、开心水、止咳水)、饼干、巧克力、糖果、果冻、电子烟、笑气、聪明药、浴盐、小树枝、邮票等各种花样,改头换面、层出不穷,它们包装精美、色彩鲜艳,对青少年极具诱惑力。吸食新型毒品会使人精神亢奋、狂躁,产生幻觉、麻醉,自控力下降等,容易引发性冲动、毒驾、飙车、伤人甚至杀人、自杀等。由于新型毒品会快速直接的刺激大脑神经,所以容易导致吸食者焦虑狂躁、抑郁偏执、精神分裂等,因此其成瘾性更强。新型毒品引发的即刻性冲动,极容易导致无保护措施(不戴安全套)的异性乃至同性性行为的发生,造成梅毒、艾滋病、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的感染。

◆吸毒与感染艾滋病的关系◆

1.艾滋病有三种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为艾滋病病毒提供了血液传播的途径,所以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同时也会引起乙肝、丙肝等疾病的传播。

2.使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冰毒、摇头丸等)和氯胺酮(K粉)等合成毒品,会让吸食者刺激性兴奋,从而增加高危险的性行为,进而容易感染性病以及艾滋病病毒。

◆我们需要做的◆

1.坚决对毒品说“不”!永远不要跨出好奇尝试的第一步。

2.如果是吸毒人员,一定不要共用注射器吸毒,它会让你面临感染艾滋病等疾病的风险。当然,吸毒者想要正常健康的生活,唯一的出路就是彻底戒断毒瘾,可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或使用戒毒药物来维持治疗。

◆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核心知识◆

1.危害性认识

(1)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目前不可治愈、无疫苗预防。

(2)艾滋病需要终生治疗,会给家庭和个人造成一系列严重负担。

2.预防知识

(1)避免共用注射器、针头、过滤毒品的棉球或溶解毒品的容器,这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2)坚持每次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减少感染、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风险。

(3)使用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会增加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4)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可以降低由吸毒造成的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

(5)72小时内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3.检测与治疗

(1)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

4.法律法规

如果已知自己感染艾滋病,要及时告知有性关系者,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既不道德,又要承担法律责任。